Page 1 of 1

个AI依旧需要有人告诉它需求是

Posted: Sat Dec 28, 2024 7:19 am
by rifat28dddd
在线广告、交易佣金、付费服务的商业模式也逐渐清晰。大批移动原生创业者入局。在热情最高涨的10年代,街头的沙县小吃里,谈的都是几百万的创投项目。 随后开始进入移动应用的爆发年。 但2023年ChatGPT-4发布后,原本以为是“AI应用元年”的2024年,却鲜有能够破圈并持续盈利的产品出现。甚至连资本市场也陷入了持续下跌的情况。 据研究机构CB Insights发布的《AI行业现状报告》显示,2023年,中国AI领域投融资数量约为232笔,同比下降38%;融资总额约为20亿美元,同比下降70%。



随着玩家们陆续落座,资本密集的大模型比赛结束。整个AI市场,很少再听到像月之暗面那样高额的投资新闻。 最初的投资热情逐渐让位于现实,投资者们对AI越来越谨慎。 另一方面,一个来自移动互联网时代的“老问题”横亘AI工程师的梦想与现实之间,那就是——如果自己的赛道被大厂cover了怎么办? 普通人的第三条路 大多数新兴行业的竞争格局都是从百舸争流到寡头共治。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“万众创新”之后,吞并、收购的主叙事随之而来。



甚至有“被收购就是创业最好的结局”这样的论调。 移动互联网如此,AI又是否会上演同样的剧情? 这种忧虑让不少AI工程师们一边怀着FOMO(错失恐惧症,Fear of Missing Out)的情绪,一边选择观望。 他们并不缺少“Build something”的激情,但大厂的高门槛和创业的高成本让他们更加谨慎。 在大厂和创业之间,其实还有第三条路。 火山引擎副总裁冯书云曾说,AI是工业革命级别的事情,再小也是移动互联网出现一样的浪潮。



如何入局的问题,没有标准答案。 但「创新」之前,可以先选择开始「创造」。 晨然分享自己的经历,在加入创业赛道之前,他先成为了创作者,做到Build in public。 “我在进入大厂两三个月之后就决定自己不会在这里久呆。我开始有意识地在公共领域发表自己的思考和作品,以此来构建自己的一个社媒身份。” 晨然选择的第一步是见更多的人,参加创业社群等活动,在最接近市场的地方获得最及时的反馈。 之后,晨然也不断地分享自己做的作品,公开自己的工作流。



而如今的工作岗位也是因为公司的CEO看到了他的公域表达,彼此观念契合,就顺利入职了。 Ryan也十分认同“Build something”的快乐。 当时站在台上,宣布Adventure X开幕式时,Ryan的第一感觉就是自豪。来自一个Builder(创造者)的自豪。 “我去创业的目标并不是因为我想赚钱什么的,而是我做了一个产品,希望它能够让更多人过上更好的生活。这也是黑客松的意义所在。” AdventureX也迎来了2025的新篇章,Ryan透露,团队正在筹备新一期活动的招募。



写在最后 2022年11月,ChatGPT正式发布。 仅三个月后,BAT、字节、华为等巨 墨西哥电话号码表 头纷纷下场,百川智能、智谱AI、月之暗面等初创企业陆续现身其中。各大厂达成了惊人的一致,共同开启“百模大战”。 狂飙200多天后,今年5月,轰轰烈烈的大模型价格战又敲响战鼓。 三个月的“傻瓜窗口期”,不到一年就进入了弱肉强食的“黑暗森林”阶段。AI以出乎意料的速度革新着市场的格局。 人人都在争夺的下一个时代的话语权。 在这一切发生的十几年前,Stack Overflow(一个国外的程序员问答平台)上出现过一个问题——在十年内,程序员这个职业会被AI淘汰吗? 有一个回答得到了高赞:如果有一天,AI能够听得懂人类语言并且自己完成编程任务,完美替代了工程师。



那么,这什么,如何执行。这个人的工作就是新一代程序员,只不过工作方式改变了。 历史总会惊人的相似,但绝不会相同。 移动互联网时代,技术的边界相对清晰,搭配不断增长的智能手机普及率,最终迎来了移动盛世。 但AI技术的边界在哪里呢?目前还没有人可以回答这个问题。技术层不断变动,用户的认知也面临巨大的鸿沟,市场一片混沌。 但毫无疑问的是,那个点燃火把,照亮新时代的人,就在这群怀有创新激情的AI工程师之中。



(应受访者要求,隐去部分公司名)